美生活

30歲後肌肉開始流失,4根手指檢測有無「肌少症」(康健官網)

作者 : 康健網站編輯 圖片來源 : 陳德信
根據內政部統計,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到2018年就達14%,2025年時預估會高達20%,成為超高齡社會。研究指出,一個人從30歲開始肌肉會慢慢流失,到了50歲以後,每年肌肉量的減少速度更是快速,「肌少症」變成了高齡社會最熱門的議題。

為什麼肌肉會減少? 
人體肌肉約佔體重的30~50%,實際的肌肉量要看個人健康程度和體脂肪量而定。而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的組織、強度、耐力會減弱。有研究指出,從40歲到70歲,肌肉量每10年約減少8%。換算下來,如果一位女性30歲時身上有20公斤肌肉組織,到70歲會減少到剩15公斤。 

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指出,肌肉和骨骼都是影響身體能否正常活動的關鍵。肌肉量減少、肌力下降首因是老化,老年人即使體重不變,身體脂肪比率會提高,並堆積在腹部內臟層和器官,造成全身瘦肉質量減少。 

臥床10天,肌肉少1公斤 
除了老化,老年人活動量下降、能量耗損較低,腹部臟層的脂肪會釋放許多發炎物質,影響內分泌,又易使肌肉持續流失,造成惡性循環。肌少症不但會增加骨頭和關節負擔,增加跌倒、骨折風險,進而臥床或住院,行動受限,更加重肌肉流失速度,提高死亡風險。 

臥床不動會加速肌肉流失。米榭爾指出,研究發現健康老人臥床10天,就少了1公斤的肌肉。如果生病,肌肉消耗得更快、跌倒、骨折風險提高。 

詹鼎正說:「住院、體重掉得快、偏瘦(BMI<20)的老人家,都是肌少症高危險群。」看門診時若有需要,他會請老人家做「計時起立行走試驗」: 從椅子上站起來,走3公尺,轉身,再走3公尺,然後坐下。一般約需10秒,如果超過20秒,可能有肌少症。 

怎樣知道長輩有肌少症? 
民眾可以從一些生活重點觀察長輩有沒有肌少症: 

‧過去可以輕鬆扭乾毛巾、旋開罐頭,現在變得比較吃力。 

‧無法從椅子上一次站起來,需要靠支撐物才能起身;或者爬不動樓梯,表示大腿肌力不足。 

‧走路變得愈來愈慢:例如過馬路時,才走到一半,就變成紅燈了。

肌少症危機?4根手指即可測試 
日本厚生勞動省前事務次官辻哲夫強調,要延長長輩們自主的能力,得先避免長輩身體早期的虛弱以及肌少症,一旦罹患肌少症,將很難回復。他提到,日本東京大學準教授飯島勝矢曾研究出一個 簡單測試肌少症的方法,將雙手拇指與食指圍著小腿肚圈起(如下圖),若空隙很大,就可能罹患肌少症。 

 

文章出處: Web only

Copyright © 2024 by 百成廣告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