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新聞

引領經濟發展新風潮 (遠見1031)

2019-11-07 好新聞-地產
引領經濟發展新風潮 (遠見1031)|NEW HOUSE

文 /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     2019-10-31

成立超過五十年的加工出口區,是臺灣最早的經濟特區,雖然後來因爲科學園區的出現,限縮其發展空間,但加工出口區的發展歷程,可說見證了臺灣經濟起飛的歷史。

一般對加工出口區的印象較為老舊,其實園區內產業都已轉型升級,產值更是不斷提升。像是楠梓園區的半導體封測產業、高雄園區的高科技電子產業,以及臺中潭子園區的光學產業等,皆在國際產業鏈中佔有一席之地。

空間再造  週轉更新  公私協力共同參與

加工處處長黃文谷表示,楠梓園區和高雄園區兩者合起來,就佔所有加工出口區超過一半的產值,臺中園區則是光學產業的發源地及群聚重鎮,但皆面臨園區土地使用飽和、擴廠困難的問題。

隨著產業不斷更新成長,為了提供園區廠商更好的發展機會,經濟部從108年起啟動「老舊園區空間再造計畫」,以公私協力的方式,逐步推動園區活化。規劃以空間週轉的方式,找出園區內可運用的空間,供園區內既有廠商更新廠房。例如將低建蔽率與低容積率的公共空間重新規劃,或是釋出部份公部門用地及閒置廠區,推動空間立體化,提高容積率,同時提升設備、功能及服務效能。

在園區空間轉換更新的過程中,除了需要時間進行協調及工程,也需要經費的挹注。目前主要有三種方式,一是由園區廠商自行投資,二是由政府出資,或是引進第三方的外來開發商投資,興建廠房供園區內廠商租用,政府則提供容積獎勵及興建期間的土地租金優惠。

因地制宜  整合資源  三大園區全面翻新優化

位於前鎮的高雄園區是全球首座加工出口區,對國家經濟發展貢獻卓著。為了讓成立超過50年的園區風華再現,經濟部積極推動「前瞻基礎建設-高雄加工出口區智造新基地」計畫,挹注24億元前瞻基礎建設經費,成為政府推動大規模產業園區都更的首例,並引進創新產業,建構立體化研發產業聚落,目前已有多家高科技廠商表達進駐意願。預計將新增8萬平方公尺空間,增加產值118億元,創造3,000個就業機會,進一步帶動高雄的產業轉型升級。

成功轉型為高科技智慧園區的楠梓園區,是全球半導體封測產業重鎮。加工處去(107)年啟動「鑽石場域更新計畫」,吸引日月光、華泰、興勤、宏璟建設等4家廠商參與投資,總投資額高達406億4,311萬元,是加工區史上最大聯合投資案。預計將拆建3棟舊廠房、並興建3棟高容積廠房、新建從業員工服務中心、增建生態公園,以取得週轉更新基地。不僅能紓解園區缺地問題、優化經營環境,同時也促進民間投資。

加工處表示,期望透過園區更新及環境優化的計畫,能帶動園區及外來廠商擴大投資,活絡加工出口區未來發展,繼續扮演促進台灣經濟動能的重要角色。

(節錄)

Copyright © 2024 by 百成廣告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